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圆明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圆明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如何查找圆明园资料?
如果您想查找关于圆明园的资料,以下是一些途径:
1. 图书馆:可以前往当地的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,寻找与圆明园相关的书籍、文献和研究报告等资料。
2.互联网: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“圆明园”,可以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网站,如历史博物馆、国家图书馆、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官方网站,以及学术论文、博客、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。
3. 旅游景点:如果您有机会前往北京,可以前往圆明园遗址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。
4. 专业机构:可以联系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、历史学会、博物馆等专业机构,咨询他们是否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或展览。
仿照是什么意思?
仿照是指按照某个原型或者样本进行仿效和学习。可以用来指抄写、模仿、学习,或是通过复制已有的东西来创作新的。
在艺术、设计、媒体等领域,仿照是一种常见的学习、创作、表达手段。
有时候,仿照也会被误解为模仿,但是两者有所不同,模仿更多是指完全复制,而仿照则更注重学习和沟通的双方之间的人为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在商业领域,仿照行为通常是指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、服务、营销策略等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益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某些情况下,仿照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和版权等法_
1. 仿照是指基于一个对象、事物或 *** ,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设计、实现或运用。
2. 例如,一个设计师可以通过仿照已有的艺术品或风格来创作自己的作品,一个企业可以仿照成功的管理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,一个程序员可以仿照已有的代码来开发自己的程序。
3. 仿照有时可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借鉴方式,但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模仿或抄袭,应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,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。
仿照是指依照某物或某人的样式、特点或 *** 进行模仿或复制,以达到类似或相近的效果。通常包括原样复制、改良再造或参考借鉴等方式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、研究、实践或推广某种技艺、风格、思想或文化等。
在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,仿照本身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和创作 *** ,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价值。
模仿参照,临摹。意思是按照已有的 *** 或式样去做。古人常对优秀的绘画、书法等作品临摹,进而一步步提升个人水平。
写论文也是相同的道理,在确定自己研究课题后,找到已发表的优秀文章进行“摹仿”。
意思是按照已有的 *** 或式样去做,也就是说只是 *** 一样,比如仿写句子,也比如你运用了某个著名作家的中心思想来撰写文章,也可用于参照XX的方式.抄袭:指窃取他人的作品...
有“万园之园”之称的圆明园是如何得名的?
回答者: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林小静
“圆明园”是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八年(公元1709年)命名的园林,关于其名字的由来,有几种说法:之一种说法是与雍正有关,因为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胤禛(即雍正皇帝)的一座花园,而胤禛崇信佛教,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,自号“圆明居士”,所以康熙皇帝亲题园名时取意于胤禛的法号“圆明”。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“夫圆而入神,君子之时中也;明而普照,达人之睿智也。”这句话,雍正所作的《圆明园记》称此园之名为圣祖(康熙皇帝)所赐。而圆明园被称为“万园之园”的说法主要来自于外国人的翻译。1743年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给达叟的信函,原文称圆明园为“The Garden of Gardens”。长期以来,人们大多将其译为“万园之园”,学者王开玺认为这一称呼其实是不妥的,因为万园之园指的是世界上成千上万园林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之意,就圆明园的建筑成就与精美而言,称之为万园之园,当然亦无不可。但是,按照其英文直译,应为园林中的园林精品,译为“园中之园”似乎更为准确贴切。
圆明园能在后世享有“万园之园”的美誉,与其规模庞大有很大关系。圆明园占地总面积约为5200余亩,大约相当于一个半颐和园、五百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。圆明园其实是多个园子的一个统称,其主要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绮春园西洋楼景区组成,所以也叫圆明三园。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小园,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东、西、南三面。圆明园三园的总体布局呈倒置的“品”字形,三园共设园门19座,有园景123处。其次,圆明园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图书、字画和文房珍宝,如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《淳化阁帖》摹版等,珍贵文物的数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。对圆明园的景致,乾隆朝的军机大臣、吏部尚书汪由敦曾在《省斋诗稿》称赞道:“景观万千,令人目不暇接,顾盼之间,不知景观起止于何处。”清廷重臣王昶也在《春融堂集》中称赞说,入园后“景随人动,处处是景,移步换景,目为所动,美不胜收”。
圆明园复原图
雍正即位之前,曾在圆明园中修建了十二处景点。其范围以后湖为中心,占地千余亩,景色宜人。1722年雍正即位后,依照紫禁城的格局,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增设扩建。乾隆年间,清王朝国力鼎盛,库储充盈,乾隆帝为了追求“山水之乐”,大规模扩建圆明园,并借疏浚西湖(乾隆十五年改称昆明湖)的机会兴建了清漪园,形成了“三园”。嘉庆皇帝时期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,使其变成了主要的园居场所。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圆明园修建的经费来源,主要包括:内务府拨付的银两共65万,用于景观工程建造;圆明园银库自己的经营所得,即把土地、房地出租,收取地租、房地租、荷租、苇租。将银两借给盐商,收取利息,这些经营所得,一般用于圆明园岁修经费支出;清廷有时还想一些其他的办法为圆明园筹集经费,如有的年份米价上涨,圆明园内的工匠籴食艰难,朝廷就把安和桥丰益仓的余米赏给圆明园,让工匠们“照依市价,就近籴食”。有时还会将对官员收取的罚金补充到修建圆明园的经费中来。
圆明园遗址
不过在清朝,圆明园可不是仅供皇帝欣赏美景那么简单,从雍正开始它便是皇帝办公的重地,雍正皇帝几乎常年在圆明园内居住,军国大事也几乎全部在园中处理。这导致圆明园在雍正朝的地位几乎超过紫禁城,成为清廷的实际中枢。为了上朝方便,圆明园周围出现很多王公大臣的赐园和他们自己建造的园林。雍正还赐给亲重大臣圆明园附近的宅第,以方便他们到园内办公。无论在紫禁城,还是在圆明园,军机处办公的衙署都在清朝中枢神经的核心地带,比外朝的官衙更靠近皇帝。这为军机大臣参与机要和决策创造了有利的地理空间。其后的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皇帝都常常在圆明园生活和处理政事,他们驻圆明园的时间超过在紫禁城的时间。可以说后来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,一方面是有着“东方凡尔赛宫”美誉的皇家园林不复存在,另一方面作为清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权力运行的中枢,其遭到焚毁也是清朝统治覆亡的前兆。
参考文献:
王开玺:《圆明园三百年祭》,东方出版社2017年2月。
赵连稳:《圆明园经费来源问题初探》清华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6年第2期。
尤李:《雍正赐园时期的圆明园》,《清宫史研究》(第十一辑)
马兴剑:《清世宗与圆明园》,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。
尤李:《圆明园与清宫政治》,《圆明园研究》第26期。
《地理名胜——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》,中华书局2014年版。
慈禧拿海军经费修园子了吗?
颐和园的修建费用确实挪用了部分海军衙门的费用,但是具体有多少是海军经费目前并无定论。但是修建颐和园耗费的巨额资金,无疑影响了对海军的投入。
颐和国原名清漪园,在第二次 *** 战争时被英法联军焚毁。自光绪十年起,光绪下令对清漪园进行修整,作为慈禧太后还政以后退居养老的居所。光绪十四年清漪园正式改名为颐和园,至光绪十七年,颐和园的主体工程完工,慈禧入住其中。不过此后陆续还有一些工程继续,加上筹办慈禧的六十寿诞,直到光绪二十一才告一段落。
颐和园的修建共耗费了多少银子并无记录,在梁启超所著《瓜分危言》中提到此前为建设海军筹款3000万两,尽数被挪用,“尽数以充土木之用”。太监王世和的《造陶庐日录》中也提到海军衙门贪污海军军费3000余万两用于修建清漪园。由于梁启超的名望,慈禧挪用3000万两海军款修建颐和园的说法一时流传很广。
不过自 *** 战争以后,清 *** 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,每年都入不敷出,勉强维持而已。自1875年筹建海防始,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,在20年间北洋水师拿到的海防经费总数不过2300万两,根本不可能筹集3000万两的巨款用于海军建设,因此这个说法显然不确。
根据姜鸣老师考证,目前可查证的,海军衙门共挪用了400多万两白银用于颐和园的修建。不过海军衙门当时除了管理南北洋水师外,还要负责东北练军军饷,因此这挪用的400多万两未必全是海军军费。
此外光绪十四年九月,为了修建万寿山醇亲王奕譞以筹集海军经费为名,让各地督抚募集了260万两白银,“存储生息”,用于工程款项。这笔钱原本就是为了修建颐和园所募集,只是用海防捐的名义遮人耳目,因此不能算做挪用海军经费。
因此颐和园实际上挪用了多少海军军费,这个目前尚没有定论,总数应该在400万两之内。不过颐和园工程前后历时十多年,耗资巨大,对清 *** 的财政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压力,这无疑也影响了对海军的投入。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不懂不要胡说八道。
慈禧挪用海防经费,是板上钉钉的事情,这个有无数铁证,没有什么质疑的必要。
当时光绪就要亲政,慈禧想要在幕后操盘。
但慈禧非常不喜欢紫禁城,她曾经在这里得过一场重病,治疗几个月才恢复,差点就送了命。
相比起来,慈禧更喜欢颐和园,希望在光绪亲政以及去那里居住。
但颐和园当时已经比较破坏,很多地方需要重新维修。众所周知,宫殿的维修需要巨额资金。
但当时满清财政紧张,刚刚打完中法战争,还有巨额赔款,根本没有钱修颐和园。
对于慈禧挪用海防经费的问题,从古至今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过,各种资料非常多。
大家只有随便翻翻论文,就可以得到充足的信息。
即便满族团体的历史学家,再怎么护短也承认:颐和园工程经费约为814万两,出自海军衙门经费737万两、总理衙门经费770万两。
除本为颐和园工程而筹的“海军巨款”息银32万两外,属于“挪用”性质的海军衙门经费数额约705万两。
一些为此狡辩的人,通常会偷换概念,以所谓慈禧挪用的是海军衙门经费,而不是北洋水师军费。
实际上,海军衙门主要的经费都是拨款给北洋水师的,甚至可以说海军衙门主要就是为了北洋水师而组建的机构。
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以后,海军衙门也没有存在意义,在覆灭后第二个月就撤销。
当然,这种偷换概念有一定道理。因为海军衙门经费即便就是用于北洋水师,但没有下拨之前,还是属于海军衙门所有。
所以,慈禧不可能将下发到北洋水师头上的经费,从军舰上搬走,只需要直接从海军衙门挪走即可。
军衙门的经费来源分为四部分:
之一是海防专款,每年由 *** 拨款400万两;
第二是临时拨款,比如1885年所指拨的广东余存洋款42万余两等;
第三是海防捐输,主要是各地半强迫性质的捐款;
第四是 *** 税厘,主要包括进口 *** 销往内地的厘金和国内所产 *** 的产销税厘。
海军衙门的这些拨款,原则上是专款专用,连户部也无法干涉。
唯一能够挪用海军衙门专款的,只有总理大臣醇亲王奕譞,还有慈禧太后了。
奕譞之所以挪用经费的目的,其实很简单。奕譞是光绪的亲生老爸,但她甚至慈禧的凶狠残忍。所以,奕譞平时除了拍慈禧的马屁以外,从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奕譞当时知道如果儿子光绪成为皇帝以后,自己之一个有杀身大祸。
所以,奕譞虽然是海军衙门的更高领袖,但实权完全交给李鸿章负责,他自己只是负责挪用经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。此举表示奕譞不但不会争夺权力,还借机向慈禧献媚。
而当时整个满清的财政非常困难,户部经常赤字,甲午战争爆发以后,光绪命令户部拨款,后者竟然只拨款十多万两白银,因为确实无钱。
有钱的海关,掌控在英国人手中,一毛不拔。
然而,因为当时对于建设海军最为关注,而且花费最多。
总体来说,建设北洋海军的全部开支,包括20年的海防协饷、购买军舰以及官兵薪粮和日常费用等,共用银3500万两。
由于海军如此稍强,所以还给了海军衙门自行收罗捐款的权力,所以衙门是唯一有钱的部门。
其实稍微对甲午战争历史有些了解的人,都应该知道。
在长崎事件的1886年,拥有2艘铁甲舰的北洋水师,实力是强于联合舰队的。
所以虽然北洋水师水兵在长崎港杀了警察,日本人也只敢等水兵再次上岸时候来报复,结果互有死伤,并不敢直接海战。
但在1894年,也就是仅仅8年后,日本联合监督的实力就远远强于北洋水师。
因为在这8年内,联合舰队购买了几乎所有的主力舰,而北洋水师1艘军舰也没有购买。
甚至每年仅有100多万白银的维持费用,还不到许诺的一半。
慈禧拿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,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、明摆着的事,铁证如山。
要说在封建社会,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,跟旁人是无关的。
国家既然是爱新觉罗的私有财产,是兴是衰,百姓的日子照样过,没有什么区别。至于土地割让给了谁,海军搞不搞,那更是皇帝一家的事,不容得别人心疼。
所以说,慈禧修颐和园无论花没有海军经费,都是人家自己的私事,跟百姓无关。
但既然皇帝被推翻,国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的,我们就有权在此议论一下,慈禧修颐和园,到底有没有用海军经费。
有人说那是梁启超康有为抹黑慈禧她老人家的,其实不然。
当时光绪很想亲政,慈禧不想丢掉权力,于是光绪的老爸奕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于是就想赶快修好颐和园,(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,被英法联军焚毁。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工重建。)还要把里面环境整的美不胜收、尽量高大上一点,让慈禧老人家一进到里面就流连忘返,乐不思归,玩物丧志吗,就渐渐不理朝政,儿子光绪就可以把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。
可是要多快好省修好颐和园,没有钱是不可能的,因为多快好可以,省是不能省的。更高领导人的园子不能层层转包,也不能修成豆腐渣工程,没有真金白银是不行的。
因此修好颐和园是一项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。但最要命的是国库空虚,中法战争进行了三年(1883到1885),打得大清精疲力竭,还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,财政入不敷出。
这时候,奕譞急中生智,就把脑筋动到海军衙门上,宣称要建设海军,就向李鸿章开口要钱。
主子一动嘴,奴才跑断腿。
李鸿章听了不敢怠慢,就从南部的省份筹到了260万两。
有人听了会不以为然,慈禧还是大清更高统治者,大权独揽;光绪是名义上的皇帝,也有点权力;奕譞是光绪父亲,能有多大权力?
说出来你别不信,奕譞的权力比儿子都大。
光绪十年(1884年),恭亲王奕欣失宠,他挂帅的军机处被慈禧扔进垃圾篓,全班斥退,这在历史上被称为“甲申易枢”。
从此之后,慈禧就开始重用奕譞,44岁的他开始进入权力中枢,成为大清炙手可热的人物。
而颐和园工程,却早在光绪十二年(1886)海军衙门成立之后不久就开始了。颐和园是由海军衙门“承修”的
碰巧,一年之后,奕譞总理海军衙门。
而颐和园的承建单位是海军衙门,设计单位也是海军衙门,所以说挪用海军经费,奕譞有贼心有贼胆,还有做贼的条件。,
奕譞等奏请恢复昆明湖水操,企图以此名义修建颐和园。
九月初十日,翁同龢在《日记》中写道:
海军衙门会神机营奏,在昆明湖试小轮船,复乾隆水师之旧。
十月二十四日,翁同龢又在《日记》中写道:
庆邸晤朴庵,深谈时局。嘱其转告吾辈,当谅其苦衷。盖以昆明易勃海,万寿山换滦阳也。
勃海即渤海,滦阳即地处滦河之北的避暑山庄。
昆明湖代替了渤海,万寿山代替了滦阳,就足以说明借办海军之名,行修清漪园之实,这在清廷已经是公开的秘密,可是老百姓被蒙在鼓里。
为了糊弄百姓,光绪十三年(1887)冬,又对外宣布,把水师学堂设在昆明湖。
但是,纸是包不住火的,百姓陆续得知了这个秘密,大清 *** 承认有个清漪园工程,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。这些工程,既然黑箱操作,它的经费来源也就是国家机密。
但是颐和园经费来自海军,是不争的事实。
光绪十五年(1889)六月十一日,奕劻等在奏片中说:
臣衙门经费有“入不敷出之势,又加以颐和园工程需款亦属不赀”“海军经费果能按年全数解清。尚可勉强挹注。以今岁而论,即可每年腾挪三十万两,拨交工程处应用。”
李鸿章为筹备的海军经费向各省强行摊派。
广东认筹银一百万两,两江认筹银七十万两,湖北认筹银四十万两,四川认筹银二十万两,江西认筹银十万两,直隶认筹银二十万两,共银二百六十万两。
这笔钱全部交给了光绪的老爸,用在了颐和园工程上。
光绪十三年(1887),黄河郑州段决口,改为河工捐。光绪十五年(1889),海军衙门因为没钱花,就停止向人民征收河工捐,而改为海防捐。
光绪十三年(1887)以前的海防捐,和颐和园没有关系。光绪十五年(1889)以后的新海防捐,和颐和园的关系就撇不开了。
颐和园到底花了多少钱,不重要,反正花的不是慈禧的工资,都是民脂民膏。
对于自己花海军修颐和园的理由,《走向共和》里的慈禧还振振有词,她的理论是:本太后是国家的面子,我的生日过不好,日子过不好,洋人不就瞧不起咱们大清了吗?
好,您过生日,海军嘛,疥癣之疾。
颐和园花了海军的钱,让北洋水师没有经费投入被日本打败,似乎也不重要;因为慈禧没有花海军的钱,让海军强大,没有在甲午海战中失败,保护的也是一个腐朽的清 *** 。
大清的灭亡对人民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,没有甲午海战的失败,大清也不会灭亡那么快。
更何况,就算北洋海军没有被克扣军饷,也未见得会形成什么战斗力。毕竟李中堂的家财也指望着北洋海军,而那些把军舰当旅馆的水兵们,怕是也很难打赢方兴未艾的旧日本海军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圆明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圆明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发表评论